噴膠表面張力與表面活性劑有密切關系
乳膠經過涂布機涂布進烘箱干燥后復合,這項工藝可有2種方法。其一是直接涂布法,即將乳膠直接涂布在基材紙上,另一種方法是轉移涂布法,即將乳膠涂布于防粘紙上烘干后轉移在基材紙上。水乳膠直接涂布在基材紙上往往會使紙由于受潮而降低硬度,在涂布過程中容易斷裂,并且在經烘箱烘干時也易弄臟基材料,生產時采用轉移涂布法(自制寬度為80cm和120cm的蒸汽加熱烘箱)。要將水乳膠涂布于防粘紙,這有一定的難度。因為防粘紙表面是憎水性的,所以水乳膠涂布時。
丙烯酸乙酯、乙酸乙烯酯可以作為具有成膜性和黏性的單體,丙烯酸丁酯和丙烯酸異辛酯不但具有成膜性和黏性還可以作為降低聚合物玻璃化溫度的內增塑單體,丙烯酸甲酯和乙酸乙烯酯可以作為提高聚合物強度的單體。由于苯乙烯、丙烯腈這類單體的均聚物的玻璃化溫度太高,因此不常采用。但根據基材的結構特征,為使膠體與基材有良好的親和性,有時也要采用苯乙烯或丙烯腈這類單體。
由于兩者浸潤性差,水乳膠在防粘紙上易收縮,使膠膜破裂,造成“開花”現象。要解決“開花”現象可以從減少乳膠的表面張力和增加體系黏度著手,表面張力與表面活性劑有密切關系。所得乳液黏度低,粒子細,并容易涂布。增加乳液黏度的方法一般都用氨水增稠,增稠的機理是氨水與乳膠分子中的羧基作用,生成銨鹽,從而使分子的水溶性提高,分子的伸直度也就提高,因而黏度提高。試驗證明,當用氨水調乳液pH為7~8時,黏度為0.21Pa·s左右即可克服“開花”現象。黏度太大則乳膠流平性差,不利于涂布。為此,在乳液聚合時,分子結構中就需要一定量的不飽和酸,如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馬來酸單烷基酯等單體。這類含羧基的共聚乳液,其羧基含量越高、共聚單體的親水性越強,堿增稠性就越大。丙烯酸引入共聚物的作用有兩個,其一是使丙烯酸在分子內部與共聚物中的內交聯劑反應產生交聯;其二是使丙烯酸在乳膠表面以便在氨水中和時使乳液增稠。若增稠黏度過大,乳膠的流平性差,涂膠機刀口上的條紋就容易保留下來而形成“燈芯絨布狀”的條紋,膠面也不光亮根據共聚單體特性進行分子設計